首页 >> 曲茎石斛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天然林今起全面停伐0蟹爪盾蕨

文章来源:日语农业网  |  2022-09-09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天然林今起全面停伐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天然林今起全面停伐

新华社哈尔滨4月1日电 4月1日上午九点半,19件林业工人使用过的斧头、油锯、马爬犁等采伐工具,作为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伐日的纪念物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标志着我国北部最大的“绿色屏障”开始休养生息。

从黑龙江源头到汤旺河畔,从我国最北的大兴安岭古莲林场,到小兴安岭南部的马永顺林场,以商品材为目的的天然林采伐4月1日起被全面禁止。雄壮的“顺山倒”号子,堆满木材的贮木场,满载原木呼啸奔驰的森林小火车,从此走进历史。

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作用显著。自上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该林区累计生产木材6.5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6岁就参加工作的塔林林场职工张庆田告诉记者:“那时国家需要木材量大,晚上都要点起篝火干。月亮最足的那几天,几乎是连轴转。”这位早年曾获得“万米运输司机”荣誉称号的林业工人,回忆起当年林区会战情形时仍难掩兴奋。

林区采伐主要是冬季作业,伐木工人十分辛苦,工作到半夜是常事,“因为出汗多、天气冷,冻透了的棉裤脱下后都能立得住。”马永顺林场场长梁云林认为,正因为这样高强度的采伐,导致林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已势在必行。

资料表明,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锐减,森林质量下降,大小兴安岭几乎处于无木可采的危险边缘,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要恢复到开发初期的可采蓄积水平,需要80年以上。

一些老林业工人回忆,当年林子密、雾气大,人一进去头发就被打湿了,现在想找一片遮阳的林子都很困难,山里也存不住水了,原来下大雨半个月才涨水,现在连三天都过不了。一位从河南来小兴安岭养蜂的农民告诉记者,因环境变化,以前一箱蜜蜂可产椴树蜜200斤,现在只产120斤。

“这木头实在不能再采了,再采就把‘孙子辈’的都采没了。”伊春林管局带岭贮木场场长王泉说。

近年来,天保工程的实施大幅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记者在哈尔滨铁路局所辖的塔河、铁力、带岭等车站了解到,停伐后铁路木材运量锐减,对铁路运输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一些涉及木材运输的车站因运量减少,已出现近三分之一的人员富余,有的车站还可能会因此而调整等级,职工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绥化车务段段长武中凯说。

大兴安岭地区天保办主任郑学慧告诉记者,全面停伐后,林业的工作重点将转到森林资源的管护、培育和科学经营上,通过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林区改革转型到位和群众创业致富到位的全面努力,确保林区停伐实现“停得住、转得好、不反弹”的阶段性目标。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的全面停伐,说明我国真正走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实现全面转型的开始。”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说。 (记者刘荒 梁书斌 辛林霞)

伐木者“醒”来

新华社哈尔滨4月1日电 当数以万计的东北林区伐木者放下斧头、油锯时,正值林业工人代表人物马永顺诞辰一百周年。这位在伐木号子声中砍下数万棵大树的林业工人,弥留之际仍在哼着自编的植树小调,这一绝唱如今正在大小兴安岭成为现实。

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小兴安岭数万名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

走进小兴安岭丛林中,马永顺的墓地被他亲手栽种的大树所环绕。这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伐树劳模,意识到“山上空了,没有树了,不赶快栽不行了”后,决定在有生之年栽树为山林还账,带领家人补上了自己所伐的36000棵树。

从伐树劳模到造林英雄,马永顺的名字被用以命名学校、林场以示纪念,却没能挡住涸泽而渔式的采伐。“山上木头几乎要采没了,有的地方山都‘剃光头’了,一棵树都没有了。”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贮木场职工李国华说。

林场职工们向记者描述森林如今的模样,“原来一车装十几根木头,现在装一百多根”,“山上存不住水了,原来下雨过3天河里才涨水,现在半天就涨起来了”,“连大兴安岭都有雾霾天了”……

资料显示,与开发初期相比,大小兴安岭林区边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大兴安岭地区成过熟林资源已到了无木可采的地步,再不停止,大小兴安岭林区将会名存实亡。

记者走访大小兴安岭近二十个林业局发现,停伐在很多人意料之中,但彻底“踩刹车”后对未来生计的担心,依然令他们迷茫和不安:如果不砍树,还能干什么?

“林业局不让采伐了,今年冬天没活就在家待着。”47岁的展玉龙坐在一个沾满油渍的沙发上,在伊春市广川林场生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没交过养老金,用他的话说,交了就没有吃饭的了,“采伐量大时还能多挣点,调减产量后每年造林、清林挣七八千元。”

让大兴安岭地区大乌苏林场场长肖德军担心的除了收入来源,还有一系列民生问题。“我们林场低保户占1/3,职工烧不起煤,用木头烧炕,以后冬天取暖都没着落了。林场职工用于繁育黑木耳的菌包厂,也面临没有原材料的问题。”

“封山令”之后,如何保证群众收入成为摆在林区管理者面前的难题。黑龙江森工兴隆林业局有2个贮木场、2个换装场、1个森铁处等单位,有2000多人面临转岗。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以前都靠在木头上,停伐后木材收入一分没有,这些人都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给部分人每月300元补助过渡。

提到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一些林业工人希望通过生态补偿或碳汇交易的方式,来体现林区百姓保护森林的生态价值。

“此前木材采伐量调减也是我们主动争取的,无论从国家还是大兴安岭自身角度,都应该这么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单增庆说,他们提出“把资源管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尽快将大兴安岭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使职工收入增加,让职工收入改善,转型是他们今年的核心任务。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林业局局长郝先锋表示,如果政策不到位,他担心停伐很难真正“停得住”。

在近日举行的停伐试点启动会上,林业部门官员表示中央财政将增加安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资金,从2014年到2020年,每年将增加补助23.5亿元,主要用于试点期间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

记者在大小兴安岭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停伐后部分没有活干的职工将转岗至营林管护,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业也将成为未来承接富余劳动力的渠道。

在马永顺纪念馆,一位当地林业干部为记者讲解道,正是转变的不易才凸显了马永顺精神的可贵,大自然的警钟让无数伐木者和这个国家一道觉醒。

有一首歌叫《伐木者醒来》,歌词这样写道:我曾经苦苦地追寻,也问过众多的乡亲,为什么再也看不见,家乡那茂密的山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不知罪过在何人,活生生那一座翠岭,竟落得草木不存……听听那万木的呻吟,想想那后辈的子孙,伐木者醒来吧! (记者辛林霞、王松、王君宝)

新闻背景:大小兴安岭林区

新华社哈尔滨4月1日电 大小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

作为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资源之一,大小兴安岭林区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不仅庇护着中国1/10以上的耕地和最大的草原,还是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地,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大兴安岭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中国历史上“幽静的后院”。清代时,对东北实行封禁,大小兴安岭处于禁伐之列。日俄入侵后,出于战争需要,进行了大面积掠夺式开发,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大小兴安岭全面开发。

自上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黑龙江国有重点林区累计生产木材6.5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经长期高强度开发,林区可采森林资源面临枯竭。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例,与开发初期相比,活立木蓄积量减少了24.2%,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减少了94%。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枯竭,传统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大小兴安岭林区陷入“经济危机、资源危困”的局面。

1998年我国多条江河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国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目前一期天保工程已经结束,二期工程正在开展。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得到全面的管护和培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全面恢复状态,野生动物日渐增多,昔日难得一见的黑嘴松鸡、花尾榛鸡等重点保护动物大幅增加。 (记者梁书斌 王君宝)

天津好的鱼鳞病医院是哪家

延安男科

成都治疗子宫肌瘤医院

宁波正规男科医院

日照牛皮癣医院